▲「沒有錢要怎麼圓夢?」若是雇主因為有景氣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困難需減班休息(無薪假),也仍須和勞工協商,取得勞工同意(圖片來源:freepik,CC Licensed。)
文/胡珈瑋
雖然全球疫情已經逐漸趨緩,但通貨膨脹以及景氣下滑的趨勢仍未見好轉,而在五一勞動節剛結束,卻有 IC 大廠傳出強迫員工請特休、加班費一律換補休,甚至還有以「圓夢假」的名義,實則讓員工放無薪假的消息傳出。
圓夢假=無薪假,沒有錢要怎麼圓夢?
根據民視新聞報導指出,桃園一家電子大廠在勞動節傳出使用「圓夢假」的名義,強迫員工休無薪假,時間約 2 週至 1 個月不等!對此勞動部則回應:「沒有錢要怎麼圓夢?」若是雇主因為有景氣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困難需減班休息(無薪假),也仍須和勞工協商,取得勞工同意,而非變相以「圓夢假」等奇怪的名目抽換詞面,若經勞檢單位查證屬實,根據勞基法規定可處新台幣 2 萬到 100 萬,依據情節輕重也可再加重。
依照特別休假的規定,「特休」的排定權交由勞工,因此雇主不能單方面替勞工安排要求勞工必須強制休息哪一天
(相關文章:公司要求請特休須先附上證明?勞動局回應:要勞工預先安排好特休也不行!);另外「加班」要換補休或是領加班費,也同樣由勞工決定,勞基法第 32 條之 1 有規定,只要是強迫員工補休,就會違反勞基法。(相關文章:申請制加班費常見 4 爭議!加班費一律換補休合法嗎?)更不要說須事先和勞工協調並通報勞動部才能實施的「無薪假」。(相關文章:你的企業需要放無薪假嗎?無薪假如何通報,員工勞健保該怎麼辦這邊一次全解析!)
不論是圓夢假還是行政假等等自創的名目,違反規定就是違反規定
雖然因為疫情衝擊到不少產業,但雇主仍不應該以「圓夢假」等名目侵害勞工權益。勞動部在經濟日報報導當中指出,不管名字取得再好聽,違法就是違法,一如先前也曾在業界出現過的「行政假」也是如此,如行政假有的是拒絕給加班犯一律換補休外,還有的是先放有薪假,日後再補班,但其實這些項目都是錯誤的做法!
不過若有事業單位真的因為景氣方面而不得不做出減班休息的決定,在依照規定與勞工協商後放無薪假後,勞動部也有提供可以協助勞工穩定就業,對於受到疫情影響而施放無薪假的勞工,提供薪資差額補貼,穩定在職勞工就業的「安心就業計畫」。
你還可以看這裡的推薦文章:
◆ 5/1起,核釋身權法第96條「無正當理由」生效!符合這些情事之一都會面臨裁罰
HR好朋友,是從事人力資源的工作的你最好的夥伴,在這裡我們會分享交流人資新知及職場動態,也歡迎各位好朋友們一起來分享人資的知識、工作經驗和疑難雜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