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業缺工問題怎解?監察委員揭主要導因。(圖/123R)
針對我國產業缺工問題,監察委員賴鼎銘、王美玉、葉宜津在調查「我國技職教育發展成效及相關現況問題」時指出,技職教育面臨人才流失、無法有效回應產業需求等困境。問題包括高中職教育資源配置不均、家長對技職教育的認同感不足、畢業生的就業意願和就業率亟需提升,證照與技能證書整合困難,以及師資結構等挑戰。這些問題亟待政府解決。經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1月14日審議後決議,將函請行政院督導教育部、勞動部、經濟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等相關部門進行檢討並改進。
監察委員表示,我國技職教育長期肩負各級各類優質專業技術人才培育之使命,為各經濟發展階段奠定重要基礎;然近5年高中選讀技職專業群別學生遞減約11.5萬人(-38.09%)、畢業後就業率偏低,升學率卻高達82.64%;112學年高中職學生註冊占比,工業領域占29.29%,服務業領域卻占68.59%,另不同於109-110學年以製造業為第2大宗之就業趨勢,111學年專業群科畢業生就業行業別改以住宿及餐飲業為最大宗(占29.2%)、其他服務業(美髮及美容美體服務)居次(占11.4%),技職人才培育傾斜問題亟待跨部會協同因應。
監察委員賴鼎銘、王美玉、葉宜津發現,技職專業的關鍵議題在於證照「含金量」;惟目前技職證照對於謀職或實際薪酬之正面影響並未彰顯,產業誘因及配套措施均顯未足;又,近年勞動部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(iCAP)僅有3部會提出申請,比率偏低,成效未彰且定位待商榷;而經濟部iPAS計畫,由產業訂定職能基準,學校端透過鑑定科目導引教學,能力鑑定合格者業界聘用加薪,理想值得期待,惟實施規模待提升。
三位監委指出,教育部雖推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每學期培育15名工業類科師資,然量能顯然不足;中等技職教育儲備師資部分,109年(含)後以領取「群」證或「群+專長」證書教師計入儲備比,中等共同科目仍有4領域(7專長科別),技術群科有5群(5專長科別)等儲備比略低,凸顯師資匱乏警訊;此外,與105學年相較,111學年業界教師授課時數,技高端降幅約-14%,技專端更高達-56.86%,亟待教育部及早綢繆因應。
三位監察委員發現,公協會並未發揮技職人才培育的關鍵角色,與技職學校端之實際鏈結、實質政策誘因仍待積極改善;諮詢意見指出,現今政府政策多在解決技職生源短缺的問題,面對職場存在就業環境不佳,或薪資條件落差等負面因素,相關產業端投入不足,公協會角色均待檢視精進。
1111人力銀行網路事業群總經理張篆楷表示,台灣目前正面臨少子化、高齡化以及與國際人才競爭等多重挑戰。為了應對這些問題,1111人力銀行積極推動「幸福企業」,鼓勵企業提供優渥的薪資福利,並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。企業應從薪資待遇、職涯發展到工作環境等各方面著手,打造有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幸福職場。
隨著AI時代的到來,產業轉型與技術創新已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核心課題。企業需要運用科技與創新思維,透過人機協作來應對人力短缺問題。同時,企業應加強多元化招聘方式並推動產學合作,讓學子能將所學付諸實踐,實現畢業後順利進入職場。此外,建立跨世代人才系統,將不同年齡層的勞動力資源有效串聯,幫助中高年齡層人士找到適合的工作,避免人才浪費,提升整體勞動市場的效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