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邱慧洳。(圖/1111人力提供)
台灣護理人力的短缺已造成急診室擁擠,對醫療體系帶來重大衝擊,甚至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。針對這一問題,1111人力銀行與立委陳昭姿、立委陳菁徽於3月18日(五)聯手舉辦「急診室塞爆惹民怨--護理師缺工現況與解方」公聽會,廣邀產官學界一同討論,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。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邱慧洳表示,護理人員短缺的主要原因乃因職場出現血汗護理現象。為此,她提出推動三班護病比入法、全面推動住院整合照護計畫、建立雇主落實勞基法之監督機制、勞動權益課程等五大改革面向。
邱慧洳表示,血汗護理的問題主要源自於「勞動條件差」和「薪水低」。她指出,勞動條件差的原因之一是護病比過高,導致護理人員無法及時處理所有病人,進而超時工作。這使得護理師經常需要加班或延長無償工時,這種情況時有發生。
護理人員常休假時間看得到吃不到,「借休、待命、跨科調動」把護理人員搞得疲於奔命。
邱慧洳指出,雖然有全日平均護病比,數字過高,無法反映勝任合理的時數及工作量。而去年3月政府提出的三班護病比但卻沒入法,不解為何衛福部為何不將三班護病比入法?加上一旦資方違法,開罰金不高,對違法醫療院所無法產生嚇阻作用。
面對現今醫療問題,政府解方卻只是廣設護理系、降低國考門檻,反而不去改善極差的勞動件及低薪環境,如同把新的魚(新的護理人員)放入有毒的河裡。
為此,邱慧洳提出5大建議:(一)量的改革從將三班護病比入法;(二)質的改革:區分照顧層次,落實全面推動住院整合照護計畫;(三)落實勞基法監督機制:公開透明護病比、勞動條件,讓護理人員能勇於檢舉違法並設有保護機制;(四)提升薪資:不只是給夜班津貼,全面加薪;(五)勞動權益課程:希望政府提倡勞動權益列為課程及國考項目等方式,整體提升護理人員勞權知識。另外,為護理人員加薪,邱慧洳建議設基金籌備財源,這可參考長照基金來源。透過多面向方式改善血汗護理的問題。